撕拉片意外走红:拍一张少一张 价格狂飙 40 倍!

2025-07-11

撕拉片意外走红:拍一张少一张 价格狂飙 40 倍

在手机摄影随手拍成为日常的当下,一种复古的即时成像相纸 —— 撕拉片,却意外走红,成为摄影圈和社交平台的新宠,价格更是一路狂飙,最高涨幅达 40 倍。

image.png


撕拉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,美国人埃德温・兰德发明的即时成像相机,让摄影变得更加便捷、私密,其社交属性和亲民价格迅速让这种娱乐方式走进美国家庭。撕拉片作为即时成像相纸的一种,在过去常用于影棚试光。它分为两层,拍摄感光的负片和带有药水包的成像正片,拍摄时相机内部碾破药水,经过短暂显影和定影,揭下负片相纸,影像即可呈现在正片相纸上。这种独特的 “撕拉” 仪式感,成为了它圈粉的重要因素。

在社交媒体上,年轻人纷纷晒出自己的撕拉片作品,从文艺风景到氛围感人像,每张照片都因独特的 “手作感” 成为别具一格的社交符号。在小红书和抖音上,关于撕拉片的话题分别有 7.5 亿浏览量和 14.7 亿播放量,热度居高不下。

然而,随着数码相机在 21 世纪逐渐成为市场主流,最早生产撕拉片的宝丽来公司于 2001 年宣布破产,随后,宝丽来、富士等厂商在 2008 年和 2016 年全面停产撕拉片相机及相纸。如今市场上的撕拉片,均为富士停产该产品后被收藏者买下的库存。物以稀为贵,用一盒少一盒的富士撕拉片,价格在市场上一路水涨船高。曾经一盒 10 张装售价约 70 元的相纸,到 2018 年涨至 200 元左右,而到了 2025 年,已攀升至 1600 至 3000 元一盒。在国外购物网站上,有效期到 2019 年 8 月的相纸,售价高达 519 美金一盒(约合人民币 3726 元),即便保质期到 2011 年 4 月的,也能卖到 140 美金。

在国内,单张撕拉片拍摄费用在照相馆甚至高达 300 - 600 元。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吴明表示,撕拉片的消费群体主要分为三派:硬核摄影爱好者追求其原汁原味的复古成像质感,愿为 “撕拉瞬间的仪式感” 支付溢价;社交货币收集者将撕拉片视为 “朋友圈九宫格” 的稀缺素材,“情绪价值” 远超实用价值;投机囤货黄牛则以 “绝版收藏” 为噱头,炒高相纸价格,获取短期套利空间。

富士胶片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提醒,部分收藏者拿出过期胶片高价售卖,成像和质量可能存在问题。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种消费模式,一种是即便拍摄后未能成像,消费者也需付费,仅作体验;另一种是商家保证能拍出相片,但不保证成像质量。消费者对于这类网红产品应保持理性,充分考虑质量和性价比,避免盲目跟风消费。

尽管撕拉片价格高昂且存在诸多不确定性,但它在当下的走红,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复古潮流的追求,也体现了在数字时代,人们对于具有仪式感、独特性事物的向往。


阅读3
分享